你今天非暴力溝通了沒?(四)
輔導員 鄧幗英
或許大家開始發現非暴力溝通並不是要集中於討論「正確」或「錯誤」,對像也不只是「我」或「你」,而是「我們」――探索「我們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」。
別人的行為可能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應,但對方的行為只是直接原因,而不是根本原因。要知道的是,我們每種情緒的背後都隱藏著我們的【需要】,當我們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,可能會有生氣、挫敗、無聊、疲憊、鬱悶、悲傷、失望等情緒。在我們辨認到自己的情緒後,可以從這些情緒出發去探討一下自己的【需要】。
二、我們【需要】什麼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?
其實這個問題似乎可以有很多答案,例如金錢、工作、伴侶等,但無論是學生、長者還是無家者,答案總是可以歸類為人類的普遍需求,例如:安全、信任、尊重、情感、生存、休閒、自由、創造力、表達或保護。
大家有沒有嘗試了解自己的行為?我做這些事情是想滿足什麼需求?我們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?了解自己的需要同時可以幫助你識別他人的需要。而且,了解人類需要是運用非暴力溝通處理爭執的基礎。
三、我們可以選擇表達自己的【需要】
根據Marshall Rosenberg,當我們聽到不想聽的話或見到不希望發生的行為時可,我們的反應可以有四種選擇。
我們繼續利用上一篇文章中例子:
一位母親回家後發現孩子在還沒有完成作業的情況下玩遊戲機。
第一種,認為是自己的錯,然後感到內疚。這位母親可能會自責:「噢!我真是個糟糕的母親,我沒有督促孩子做作業。
第二種,認為是對方的錯,指責對方。這位母親可能會責罵孩子:「你就是學不乖,沒有出色,只顧著玩。」
第三種,了解我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。這位母親可能會發現很失望,因為她期望晚餐後和孩子有玩樂的時間,她想與孩子享受親密時光。
第四種,體會和聆聽對方的感受和需要。這位母親可能會想孩子在玩耍,可能是因為他感到疲倦,或是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感到挫折,他可能需要放鬆一下。
當感受到自己有情緒時,請嘗試探究一下是什麼需要有被滿足,嘗試直接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。因為常常用批評來表達不滿不但不能讓別人清楚我們的需要,而且還會讓問題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。
如果大家不是很了解【需要】有哪些,可以參考一下經濟學家Manfred Max-Neef的需要矩陣。
延伸閱讀:
《你今天非暴力溝通了沒?(一)》
http://www.fuhong.org.mo/yee_lok/healthy/detail/ids/21.html
《你今天非暴力溝通了沒?(二)》
http://www.fuhong.org.mo/yee_lok/healthy/detail/ids/34.html
《你今天非暴力溝通了沒?(三)》
http://www.fuhong.org.mo/yee_lok/healthy/detail/ids/47.html
參考資料:
Nalon, C. (2020). Respostas sensatas para situações delicadas: Como a Comunicação Não Violenta pode te ajudar a ter melhores conversas. Instituto Tiê| Brasil
Comunicação Não- Violenta (CNV): O que é como praticar, Instituto CNV Brasil, disponível em :
思想即感覺。(2020)。是否所有的「進步」不過都是一種「交換」?disponível em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