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文章我們提及過乖孩子的內心細膩敏感,更容易偏向透過取悅父母來獲得認同,而以下幾種類型的父母亦較易導致孩子產生壓抑心理。
1.控制型父母:凡事必須按照父母規定行事,小朋友可能因長期無法表達自己的訴求而壓抑情緒。
2.完美型父母:對孩子要求太高,不許犯錯,犯錯後可能出現言語和行為的責罰。小孩可能因長期被否定而感到自卑,為了獲得父母認可,更傾向於當個完美的角色,不敢表達情緒。
3.暴躁型父母:情緒暴躁的父母,或是感情不好、經常爭吵的父母更容易將氣撒在孩子身上,長期處於壓抑、緊張環境的孩子更易出現心理問題。
作為現代父母究竟要如何才能減少孩子的壓力呢?家長可以這樣做:
1.改變自身態度
引導小孩正確表達情緒,父母首先必須檢視自己的行為或教養方式是否造成孩子心理負擔。唯有改變自己,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,才能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,減少孩子將情緒內化的行為。
2.理解孩子的需求
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父母應該努力了解孩子的興趣、情感和需求。尊重孩子的想法,並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空間,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壓力。
3.尊重每一種情緒
每個人都有情緒,發脾氣、傷心、生氣,都是正常的情緒發洩方法,父母切忌制止孩子表達情緒,而更應該協助孩子辨認情緒、理解情緒出現的原因及引導孩子正確抒發情緒。
4.設定現實的期望
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能力和特點來設定合理的期望,而不是只看重成績或行為的表現。讓孩子知道他們的價值不僅來自於成功和成就,而是因為他們是誰。
5.鼓勵自我反思
鼓勵孩子進行自我反思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。通過定期的交流,鼓勵孩子分享他們的感受,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支持。
6.創造安全的環境
建立一個安全、無壓力的家庭環境,讓孩子感到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,而不必擔心受到評價或批評。這樣的環境可以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。
7.重視過程而非結果
讓孩子學會享受學習和成長的過程,而不是僅關注最終的結果。過程中的努力、創造力和毅力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。
8.參與和支持
父母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,並給予他們支持,而不是要求他們遵循某種標準或達成特定的目標。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支持,減少壓力。
9.充足的情感回應
生活忙碌,父母和孩子間只剩下課業與行為管教,忽略心靈的交流只會讓親子關係更疏離。所以無論再忙,父母都應給予孩子充足的情感回應,抽時間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,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愛。
10.教育情緒管理
孩子的情緒發展未成熟,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情緒,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安靜下來,學習不同的情緒調節技巧,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,幫助他們建立應對壓力的策略,例如適當的放鬆方法和正向思考。這些技能對他們未來的生活都會有幫助。
減少對乖孩子的壓力和傷害需要父母的理解、耐心和支持。通過建立溝通和信任的橋樑,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,能夠幫助他們更自主地發展,最終成為自信、快樂的個體。
參考資料:
李雅卿(2004)。《乖孩子的傷,最重》。取自 https://health.gvm.com.tw/article/63495
【情緒教養】爸媽眼中的乖孩子更易被情緒困擾?6方法幫助小孩走出情緒困境 https://mamidaily.com/article/151019/情緒教養-乖孩子-情緒困擾-情緒困境-培養良好情緒?utm_campaign=MDHK-Web-CopyContent&utm_source=MDHK&utm_medium=Web-CopyCont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