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 Latest Updates

感謝澳門日報報導「藝術展能與精神病康復」

2019-12-31 00:00:00

58301577551719312.jpg

  近年在不同舞台,可以看到多位展能藝術家的身影,他們的作品或表演讓人驚艷,對外展現了殘疾人士的才華與能力,對內殘疾人士透過藝術紓緩情緒,達到治療作用。早年開始為殘疾人士引入藝術教育的澳門扶康會,發現藝術治療的效果與特色顯著,更有助殘疾人士身心得到合適的發展,逐漸開闢了一條助己娛人的藝術之路。

 

表達性的藝術治療

  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回顧展能藝術工作稱,希望以藝術打開殘疾人士的另一扇窗,多年來分別舉辦及參與不同產品成果的開發、展示,匯演、傷健工作坊等,向外界推廣展能藝術的理念。在展能藝術的發展上,該會以“表達性藝術治療”為理念,運用藝術作為媒介,如舞蹈、戲劇、美術、音樂、詩歌等,讓心靈、情感得以表達,產生“自療”或“治療”的作用。

  隨着需求日增,該會除了在轄下服務中心開辦展能藝術培訓課程外,於一○年在澳門基金會的資助下開辦創藝工房,擴充了展能藝術的發展,不單為智障、自閉症人士及精神病康復者提供展能藝術培訓,亦致力為不同障別人士提供服務,積極參與各類型的展覽和文創活動,豐盛殘疾人士的生命。同時為將服務進一步推廣到社區、親子及有特殊需要的兒童,亦於去年開辦“欣悅展能藝術工作室”,工作室亦彌補特殊兒童在早療服務方面的額外需求,除一般主流的語言治療及職業治療服務外,亦運用藝術治療方式,關顧特殊兒童及社會的特別需要,讓他們抒發內在情感,達到自我療癒,產生正面影響。

 

給予平台施展天賦

  多年以來,扶康會發掘了不少別具天賦的展能藝術家,如自閉症展能藝術家梁英偉,0.38既是他的筆名,又是他創作所用的筆嘴尺寸。他獨特風格的畫作,讓人印象深刻,他在展能藝術方面的成就,更獲政府頒授勳章。由智障及自閉症人士組成的傷健搖滾樂隊Life Band、擁有一雙巧手的自閉症陶藝學員阿南、用禪繞藝術釋放情感的中至重度的智障及自閉症的學員、醉心園藝和皮革製作的精神康復者、善於舞蹈的葡國土風舞蹈隊等。這些例子讓人相信,只要願意細心觀察和聆聽,給予合適的平台和機會,就會發現他們隱藏起來的才能。

  談到展能藝術發展遇到的問題,周惠儀指,雖然政府資助計劃有助殘疾人士發展自身興趣,但仍需要很多的後續配套,才能助他們的興趣繼續發展下去,如梁英偉及Life Band成員潘佰揚,在沒有深厚的藝術學習背景下,即使展現出獨特的才能,也需要合適的學習計劃,磨練和累積技巧,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。扶康會期望能讓殘疾人士有更深化及長期的教育計劃,無障礙進修環境及對外交流機會,讓他們可走上專業化的道路。有建議可參考香港展能藝術會推出計劃,由機構提供資助,與特殊學校進行為期三年的合作,提供進一步本地或海外藝術培訓和發展計劃。

 

拓服務增受益人群

  周惠儀指,現時不同障別人士的藝術教育未有完善的服務機制,冀政府考慮開展多元藝術活動與培育的集中地,建立一個藝術通達為導向的展能藝術發展中心,持續及有系統地提供支援服務及培訓計劃,使他們從興趣走上專業,並得到平等的深造機會,令有潛質的展能藝術家可以獲得資源和渠道,提升藝術上的造詣,來獲得更廣泛及持久的改變。

  為精神康復者提供服務也是扶康會重點工作之一,該會怡樂軒在當局資助下,於○七年七月開設精神健康社區支援服務,為精神狀況穩定的精神病康復者及其照顧者,提供社區精神復康支援服務。中心的跨專業團隊透過社區為本的外展服務及以人為本的小組工作,提升精神病康復者的社會能力,使其能夠獨立生活,進一步融入社區。現時,接受高密度外展服務的人數有八十九人,接受低密度中心服務的有一百八十六人,合共二百七十五人。

  周惠儀稱,隨着精神病康復者的人數及康復需求日漸增加,該會寶翠中心在當局資助下,去年五月開設綜合職業訓練中心,專為精神狀況穩定的康復者提供職業訓練、就業轉介和在職培訓服務。透過特別設計的訓練環境,顧及殘疾引致的限制,為他們提供連貫的職業康復服務,讓他們接受工作訓練,發展社交技巧等,為日後投身公開就業市場作準備。同時,中心為了讓更多需要接受職業康復者受惠,將服務內容加入更多不同層面的元素,使康復者能夠獲得更多元化服務。現時接受職業訓練人數有三十人。

 

政府重視患者困境

  近幾年,精神殘疾在澳門的殘疾類別中持續排第三位,升幅每年約二百人。至今年九月,社工局發出殘疾證被評為精神殘疾的人數達二千七百二十八人。專家預測,隨着生活複雜和緊張加劇,未來患精神疾病的人數會繼續增多。精神健康問題已引起世衛組織重視,定出每年十月十日為“世界精神衛生日”。扶康會提倡市民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,與身邊人建立和諧的關係,透過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達致身心健康,亦倡導社會“多元共融”,能以正面態度接納殘障人士,創建和諧社會。

  早前,社會工作局委託高校開展“社區精神康復服務研究”工作,以社區精神康復機構的服務使用者、家屬、前線同工等為研究對象,扶康會樂見政府對社區精神康復服的重視和意見。調查除了助當局掌握相關數據,也更好了解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面對的困難,包括經濟開支、社交、醫療、住房等。

  扶康會建議政府定期進行研究,鼓勵發展有實據基礎的介入計劃;定期檢討精神健康政策和服務,以應付本澳社會不斷轉變的需要和情況。並加強民間機構服務和人手,提供更多針對性的支援,例如家屬資源。同時加強對嚴重精神病患者的社區支援。鼓勵應用創新科技,協助提供精神健康服務。

 

http://www.macaodaily.com/html/2019-12/…/content_1405492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