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資訊

2020月10月17日澳門平台 Plataforma Macau 專題報道本中心「葡角」訓練餐廳

2020-10-17

葡式焗鴨飯、葡國雞、秘制豬肋骨……一道道別出心裁的菜式並非來自某間老字號,而是來自扶康會寶翠中心內新設的「葡角 」 餐廳 。 餐廳由 2 0 2 0 年 1 0 月 1 5 日開始試業,為澳門居民提供美食的同時,也為精神康復者提供職業訓練。有在廚房工作的服務使用者形容,能從事自己有興趣的工作非常高興,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出色的廚師。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希望,「葡角」餐廳為居民提供餐飲服務的同時,也可打通服務使用者與社區之間的關係 。

精 神 康 復 者 : 希 望 成 為 大 廚

「葡角」餐廳是澳門首間在社會工作局監管下,具備飲食牌照並營運的餐廳。現時在廚房工作的服務使用者之一文正表示,自己中學時已有不適,可能因為壓力大,故最後也未能順利畢業。他曾於機場擔任保安員,但因為受藥物影響,在工作期間打瞌睡,於是掉了工作。學歷不高,加上當時藥物有副作用,服藥後容易睏倦或有其他不適,所以一直很難找工作。後來醫生轉用了其他藥物,又轉介他到扶康會,情況才開始改善。

「之前在家沒工作,就浪費了些青春。現在跟家人的關係也好了。因為雖然家人幫我很多,但可能我情緒、脾氣不好,有時會吵吵架。現在我有能力了,父母也老了,七十了,有一定年紀了,現在就是我去照顧他們。」文正指,自己慢慢康復過來,過去幾年也曾在扶康會從事不同工作,包括洗車、派傳單、在銷售點工作等等,因為對餐飲一直以來都有興趣於是轉到「葡角」餐廳工作,也自覺有些天份。「煮些好餸給別人吃,我覺得頗有意義。讀書時已打算出來做廚房,但因為病情,擔心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,所以不夠膽做廚房。現在有這機會了,就想做。」「我弟弟、哥哥、三叔都是做廚房的,所以我覺得自己也有些天份。」

目前文正還在受訓階段,但他坦言不急着下廚。他又表示,自己的殘疾證評估已由「重度」變成「中度」,未來的目標是希望身體健康,也在餘下的時間多努力,看看可否幹一番事業。「我希望做到大廚,學好些本事,對自己將來也有幫助。」


精 神 康 復 者 就 業 難  以 美 食 與 社 區 連 結

根據澳門社工局的「殘疾評估登記證」統計資料,截至2020年3月31日,澳門已登記有效的精神殘疾類別有2,854人,在六個殘疾類別中人數排行第三,佔整體20.24%。該會又引述社工局於2018年進行的調查,表示有8成以上的精神康復者都沒有工作及固定收入,大部分都是依靠民間機構及政府津貼的社會資源維生,而且他們都對社區生活抱有消極觀感,認為民眾對精神康復者認識不足,對他們產生誤解。

該會又提到,2018年度社會保障基金殘疾金受益人申報試工的總人次數為91人,當中15人次成功就業(16.5%)、36人次觀察中(39.6%)、38人次離職並返回領取殘疾金(41.8%),另外2人次分別取消或不續期(2.2%);而據2019年第三季數字顯示,現時殘疾金受益人有7,659人,而參與此計劃的人數卻只有91人,不足2%,當中更只有15名精神康復者能成功就業,不論是參與此計劃或者成功就業的比例都相當低,認為殘疾人士就業方面(包括精神康復者)的支援不足,而目前在澳門聘用殘疾人士的單位不多,當中以社會企業為主。

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表示,期望透過中心為社區提供服務,打通服務使用者與居民的關係,也讓居民更認識他們。她以「葡角」餐廳為例,指非常幸運地由籌備到開始營運都得到不少支持,例如很多供應商以非常優惠的價錢向他們供應食材,一些博企也會捐贈其酒店自助餐用不完但狀況完好的水果;有餐廳的廚師、水吧也向他們「過招」,一些葡人也提供了自己的家傳食譜。

周惠儀指,餐廳會先由提供午市開始,之後再慢慢發展。她又表示,精神康復者在服藥階段,其體力及積極性會較弱,職業訓練的時間表能配合他們的狀態,他們會願意回到中心。「他們回來才能保持他們的狀態慢慢向上,一些輔導的工作也才能進行。」目前「葡角」餐廳已開放接受網上預約。周惠儀表示,精神病康復者也期望學習一技之長,再融入社會,「葡角」也正好能為他們提供一些職業訓練。「希望一步一步,廚師的位置他們也能做到,或在吧枱中能學做不同的咖啡,希望將來有些也能成為咖啡師。」

目前「葡角」餐廳約有十名精神康復者受訓。她表示,一些精神病康復者復原速度也較快,「一段時間後,他自己覺得可以了,都會找工作,所以相比智障人士的工場,精神康復者的人員流動會較大,我們希望這樣流轉式去為他們提供職訓。」「餐廳試業階段可能會有些『甩漏』,希望大家多多包容。」扶康會又認為,由於精神康復者的精神狀態較難以維持全日的工作,故多以半職工作為優,而社會企業並非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,而是以達成特定經濟與社會效益為主要追求,而且社企有助於解決社會排斥及失業問題,建議政府可以開放及鼓勵更多單位及企業成為社會企業,讓精神康復者在完成職訓後能先進入社會企業工作,有一段緩衝及適應的時間,最後才正式投身社會。

扶康會也期望政府可以投放更多的資源及關注在精神康復服務,提供更多元化及具技術性的職業訓練選擇,讓精神康復者能選擇自己興趣相關的工作訓練,而非由機構去安排,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。


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-1-1140x694.jpg


報導出處:

https://www.plataformamedia.com/zh-hant/2020/10/17/%E6%89%B6%E5%BA%B7%E6%9C%83%E3%80%8C%E8%91%A1%E8%A7%92%E3%80%8D%E9%A4%90%E5%BB%B3%E8%A9%A6%E6%A5%AD%E6%9C%9B%E4%BB%A5%E7%BE%8E%E9%A3%9F%E9%80%A3%E7%B5%90%E5%BC%B1%E5%8B%A2%E8%88%87%E7%A4%BE%E5%8D%80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