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資訊

家屬照顧心得---多聆聽、多支持、多包容,同行復元路

2025-08-01 10:32:47

1.jpg

2.jpg

3.jpg

4.jpg

5.jpg

6.jpg

7.jpg

8.jpg


家屬照顧心得---多聆聽、多支持、多包容,同行復元路

澳門扶康會怡樂軒 社工 甘承偉

家屬在照顧復元人士的過程中,往往需要承受長期壓力,研究發現,陪伴或溝通模式的差異會影響復元人士的康復狀態。為此,怡樂軒為會員家屬提供支援服務,定期舉辦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講座,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關懷。以下用小明這個例子作為說明:
小明是一位 21 歲的年輕女性,在外地升學期間因人際關係不佳與學業壓力影響,被校醫建議休學。這消息令明媽震驚和手足無措,只盼女兒能早日康復、重返校園。
身為家庭主婦的明媽,肩負照顧女兒的重任,卻因缺乏精神健康知識而感到無從入手。母女之間因缺乏溝通常有爭執,影響自己的情緒與親子關係。隨著,小明精神狀況不穩定,明爸也希望明媽減少娛樂活動,專心照顧女兒,讓明媽壓力倍增。由於,明媽受「家醜不外傳」的傳統觀念影響,明媽未向親友傾訴困境,害怕自己和小明會被歧視,情緒逐漸瀕臨崩潰,夫妻關係亦陷入危機。
起初,小明封閉自我,敏感易怒,終日躲在房內,生活高度依賴明媽,明媽獨自一人照顧小明,也感到很困擾。後來,小明經醫務社工轉介至怡樂軒接受社區康復服務,在專業人員的鼓勵下,明媽也參加中心家屬支援服務,開始學習精神健康知識與溝通技巧,不僅加深了對女兒病情的理解,亦提升了照顧能力,隨著,明媽的照顧壓力減少,情緒逐漸得以舒緩。
明媽分享:「以前和小明溝通時常不耐煩,打斷她的話語。學習傾聽和同理接納後,我開始練習一分鐘的專注聆聽,慢慢延長到三分鐘、五分鐘。」這種改變拉近了母女關係,小明感受到尊重,漸漸願意打開心扉。
在明媽和其他家人的支持下,小明積極參與中心活動,學習精神康復知識,甚至成功找到工作,逐步重拾生活動力,融入社會。明媽也從家屬支援服務中認識了不少「同路人」,透過分享照顧心得與互相鼓勵,獲得情緒出口和支持力量。她感慨說:「學習照顧技巧後,照顧困難得以解決,見到小明的進步,我的壓力變少,心情亦輕鬆了。和其他家屬傾談,讓我不再孤單。」
最後,明媽鼓勵其他家長和照顧者及早尋求支援,認識疾病知識、照顧家人的方法和技巧及自我舒緩壓力方法等,以關愛與耐心陪伴家人走過生命中的低谷,邁向復元之路。